咪咕公版·两晋南北朝史_第二节 文字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二节 文字 (第5/5页)

但纵笔为大字,一字径尺无嫌。大既足有所苞,且其名亦美。”高祖从之,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。不亦浪费物力乎?作笔墨之法,见于《齐民要术》。(卷九。)《南史·张永传》云:永有巧思,纸墨皆自营造。宋文帝每得永表启,辄执玩咨嗟,自叹供御者了不及也。此则玩物丧志,与民用无关矣。
  《隋书·经籍志》小学门有《秦皇东巡会稽刻石文》一卷。《一字石经周易》一卷。(《注》云:梁有三卷。)《一字石经尚书》六卷。(《注》云:梁有《今字石经郑氏尚书》八卷,亡。)《一字石经鲁诗》六卷。(《注》云:梁有《毛诗》二卷,亡。)《一字石经仪礼》九卷。《一字石经春秋》一卷。(《注》云:梁有一卷。)《一字石经公羊传》九卷。《一字石经论语》一卷。(《注》云:梁有二卷。)《一字石经典论》一卷。《三字石经尚书》九卷。(《注》云:梁有十三卷。)《三字石经尚书》五卷。《三字石经春秋》三卷。(《注》云:梁有十二卷。)云:“后汉镌刻七经,著于石碑,皆蔡邕所书;魏正始中,又立一字石经,相承以为七经正字。后魏之末,齐神武执政,自洛阳徙于邺都。行至河阳,直岸崩,遂没于水。其得至邺者,不盈大半。至隋开皇六年,又自邺京载入长安,置于秘书内省。议欲补缉,立于国学。寻属隋乱,事遂寝废。营造之司,因用为柱础。贞观初,秘书监臣魏徵始收聚之。十不存一。其相承传拓之本,犹在秘府。并秦帝刻石,附于此篇,以备小学。”然则响拓之由来旧矣。然刻版之术未行,经籍终恃手写。刘芳为诸僧佣写经论,(见第十九章第一节。)蒋少游以佣书为业是也。(见第二十章第二节。)《梁书·孝行传》:沈崇傃,佣书以养母。《文学传》:袁峻家贫无书,每从人假借,必皆抄写。自课日五十纸。纸数不登,则不休息。《南史·孝义传》:庾震,丧父母,居贫无以葬,赁书以营事,至手掌穿,然后葬事获济,亦其事矣。
  钞字之义,今古不同。今云钞者,意谓誊写,古则意谓摘取。故钞书之时,删节字句,习为固然。其说,已见《秦汉史》第十九章第六节矣。晋、南北朝,此习未改。《颜氏家训·书证篇》云:“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词。河北经传,悉略此字。其间有不可得无者。至如伯也执殳,于旅也语,回也屡空,风风也教也,及《诗传》云不戢戢也,不傩傩也,不多多也,如斯之类,傥削此文,颇成废阙。《诗》言青青子衿,《传》曰:青衿,青领也,学子之服。按古者斜领,下连于衿,故谓领为衿。孙炎、郭璞注《尔雅》,曹大家注《列女传》,并云衿交领也。邺下《诗》本无也字,群儒因缪说云:青衿、青领,是衣两处之名,皆以青为饰,用释青青二字。其失大矣。又有俗学,闻经传中时须也字,辄以意加之,每不得所,益诚可笑。”此删节过甚之弊也。书写之际,每用多种颜色,此则殊为清醒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,有《春秋左氏经传朱墨列》一卷,贾逵撰。《晋书·儒林传》:刘兆为《春秋左氏》解,名曰《全综》。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解诂,皆纳经、传中,朱书以别之。《颜氏家训·书证篇》又曰:“《汉书》田肯贺上,江南本皆作宵字。沛国刘显,博览经籍,偏精班《汉》,梁代谓之《汉》圣。显子臻,不坠家业。读《班史》,呼为田肯。梁元帝尝问之。答曰:此无义可求。但臣家旧本,以雌黄改宵字为肯。元帝无以难之。吾至江北,见本为肯。”《晋书·音义序》云:“仍依陆氏《经典释文》,注字并以朱暎。”是古于经籍,并用斯例。《周书·苏绰传》:绰始制文案程式,朱出墨入,及计账户籍之法,则官家文簿,亦用之矣。此即后世套版所本。惟刻书者格于物力,不必皆精;贾人尤仅为牟利;去此区别者甚多。代以黑白文者,亦不多见。而书之为所乱者多矣。然其弊亦不必与刻版并兴。《颜氏家训》又云:“或问《山海经》夏禹及益所记,而有长沙、零陵、桂阳、诸暨,如此郡县不少,何也?答曰:史之阙文,为日久矣。加复秦人灭学,董卓焚书,典籍错乱,非止于此。譬犹《本草》,神农所述,而有豫章、朱崖、赵国、常山、奉高、真定、临淄、冯翊等郡县名,出诸药物。《尔雅》周公所作,而云张仲孝友。仲尼修《春秋》,而《经》书孔丘卒。《世本》左丘明所书,而有燕王喜、汉高祖。《汲冢琐语》,乃载《秦望碑》。《苍颉篇》李斯所造,而云汉兼天下,海内并厕,豨黥韩覆,畔讨灭残。《列仙传》刘向所造,而赞云七十四人出佛经。《列女传》亦向所造,其子歆又作《颂》,终于赵悍后,而《传》有更始夫人、明德马后及梁夫人嫕。皆由后人所羼,非本文也。”此等初亦或有以为别,传录者不皆精审,则失之矣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