咪咕公版·两晋南北朝史_第一节 饮食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节 饮食 (第4/5页)

必日进滋旨。皆手自煎调,不辞勤剧。遂得为列卿、御史中丞、晋陵、吴兴大守。《魏书·毛修之传》:修之能为南人饮食,手自煎调,多所适意。世祖亲待之。常在大官,主进御膳。此乃左右便嬖之职。朱修之欲袭诛佛狸,以告修之,而修之不听,佛狸遂得漏网。(见第八章第六节。)饮食之人,为人所贱,又何怪乎?
  外国食法,亦有流传中国者。《齐民要术·笨麹饼酒篇》载《博物志》胡椒酒法:以好春酒五升,干姜一两,胡椒七十枚,皆捣末,好美安石榴五枚,押取汁,内着酒中,云:此胡人所谓荜拨酒也。其作和酒法,用荜拨六枚,《蒸法篇》载胡炮法,亦用荜拨,则荜拨酒胡人必以荜拨制之,中国乃改用姜、椒、安石榴等耳。然胡椒、安石榴,亦异域物也。此外《作酢篇》有外国苦酒法,《飧饭篇》有胡饭法。《晋书·五行志》:泰始之后,中国相尚用胡床、貊槃,及为羌煮、貊炙。贵人富室,必蓄其器。吉享嘉会,皆以为先。则外国食法,流传中国者多矣。
  《宋书·武三王传》言:义恭爱宠异常。求须果食,日中无算。得未尝啖,悉以乞与傍人。庐陵诸王,未尝敢求,求亦不得。此《内则》所谓孺子食无时,俗语谓之杂食,亦曰零食,今又谓之闲食者也。此等物味甘者居多,其时中国似尚未有蔗饧,皆用米、麦所制之饧及蜜。故颜悛上言:谓禁糃一月,息米近万斛。《武三王传》又言:废帝挑取义恭眼睛,以蜜渍之,为鬼目精。(见第九章第三节。)精,《南史》作粽。《通鉴》从之。胡三省《注》曰:“宋人以蜜渍物曰粽。卢循以益智粽遗武帝,即蜜渍益智也。”此即今之蜜饯也。《齐民要术》有《饧篇》,所用亦皆谷类。其《非中国物篇》有甘蔗,云:“雩都县土壤肥沃,偏宜甘蔗。味及采色,余县所无。”则雩都附近,颇有甘蔗。然不云可制饧。又引《异物志》云:“甘蔗远近皆有。交趾所产特醇好。斩而食之既甘。笮取汁如饴饧,名之曰糖,益复珍也。又煎而曝之,既凝而冰破如砖,其食之入口消释,时人谓之石蜜者也。”此即今之冰糖。然其物恐交、广以外,未必有之。《通鉴》:陈文帝天嘉元年,周晋公护使李安置毒于糖,以弑世宗。《注》云:“,丸饼也。江陵未败时,梁将陆法和有道术,先具大、薄饼,及江陵陷,梁人入魏,果见、饼,盖北食也。今城市间元宵所卖焦即其物,但较小耳。糖出南方,煎蔗为之,绝甘。”案齐明帝,大官进御食裹蒸,帝十字画之,曰:“可四片破之,余充晚食。”已见第十章第四节。《通鉴注》云:“今之裹蒸,以糖和糯米,入香药、松子、胡桃仁等,以竹箨裹而蒸之,大才二指许,不劳四破也。”(建武三年。)以糖和糯米粉入松子、胡桃仁蒸食,今所谓嘉、湖细点中犹有之,吾乡呼为玉带糕,但无香药,不以竹箨裹之耳,此古裹蒸之变也。盖米麦糖所制之物,不宜冷食,故齐明帝时之裹蒸,于朝食时进之,今人改用蔗糖,则以为无时之食矣。此说若不误,则南方尚用米麦所制之糖,北方安得有蔗糖?胡《注》释糖之糖为蔗糖,恐失之矣。又齐大庙荐茗粣,《通鉴注》曰:“粣,《类篇》云:色责翻,糁也;又侧革翻,粽也。《南史》:虞悰作扁米粣,盖即今之馓子是也,可以供茶。”侧革翻,似即今蜜饯之饯字之音,但上入异耳。以之供茶,实今之称点心为茶食之本。女真初兴时,其所谓茶食者固尚以蜜涂也。
  [1] 饮食:糃耗米多,蜜渍曰粽,蔗糖,糖吾乡读入歌均。
  贵人饮食虽侈,然居丧则能守礼者尚多。《魏书·房法寿传》:法寿族子景伯,母亡居丧,不食盐菜。遂为水病,积年不愈。《周书·孝义传》:皇甫遐母丧,食粥枕凷。远近闻其至孝,竞以米、面遗之。遐皆受而不食,以营佛斋。皆其事。并有能持之以久者,如何子平母丧去官,属大明末东土饥荒,继以师旅,八年不得营葬,日以数合米为粥,不进盐菜。杨愔遭离家难,常以丧礼自居,所食惟盐菜是也。甚有如甄恬,数岁丧父,哀感有若成人,家人矜其小,以肉汁和饭饲之不肯食者,(《梁书·孝行传》。)皆当时风气使然也。
  酿酒多用秫谷。《晋书·孔愉传》:愉从弟群,性嗜酒,尝与亲友书曰:“今年田得七百石秫米,不足了麹糵事。”又《隐逸传》:陶潜为彭泽令,在县公田,悉令种秫谷,曰:“令吾常醉于酒足矣。”妻子固请种粇,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,五十亩种粇。是其事。酿酒耗谷颇多。魏正光后国用不足,有司奏断百官常给之酒,计一岁所省,合米五万三千五十四斛九升,孽谷六千九百六十斛,面三十万五百九十九斤。(《魏书·食货志》)。官给之酒,所耗如此,私酿所费之广,不言可知。故历代皆有酒禁,其法且有颇酷者。(《晋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