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节 东方诸国 (第5/6页)
云:齐受禅,其王隆亦通使焉,齐受禅上距普通五年二十有六载,疏矣。或传写误邪?隆之后为昌,尝通使于陈,(天嘉三年,光大元年,大建九年,至德二年,皆见《纪》。)亦通使于齐、周。(见《北史》本传。) 《梁书·新罗传》云:新罗者,其先本辰韩种也。辰韩始有六国,后稍分为十二,新罗则其一也。魏时曰新卢,宋时曰新罗,或曰斯罗。其国小,不能自通使聘。普通二年,王名慕泰,始使随百济奉献方物。《隋书》则云:新罗居汉时乐浪之地,或称斯罗。魏将毌丘俭讨高句丽,奔沃沮,其后复归故国,留者遂为新罗焉。故其人杂有华夏、高丽、百济之属。兼有沃沮、不耐、韩、秽之地,其王本百济人,自海逃入新罗,遂王其国。传祚至金真平,开皇十四年,遣使贡方物。又云:其先附庸于百济,后因百济征高丽,高丽人不堪戎役,相率归之,遂致强盛。因袭百济,附庸于迦罗国。《北史》说同《梁书》,又列《隋书》之说于后为或说。案沃沮为今朝鲜咸镜道,乐浪为平安南道、黄海道、京畿道之地,辰韩则庆尚地道,(详见《秦汉史》第五章第四节,第九章第七节。)疆域既各不相干。《梁书》之王名募泰,《南史》作姓募名泰,当有所据。《陈书·本纪》:大建二年、三年、十年,新罗并遣使贡方物,不言其王之姓名。《北齐书》武平三年,亦但云遣使朝贡,而河清四年,《纪》载以其国王金真兴为乐浪郡公、新罗王,与《隋书》王氏金者相合。金之与募,亦各不相干。又剧《梁》、《隋》二书,一则君民皆属辰韩,一则民杂华夏、句丽、百济、沃沮、韩、秽,而君为百济人,亦若风马牛之不相及。迦罗当即《齐书》之加罗,云:三韩种也。建元元年,国王荷知使来献。三韩在半岛中,势较微末,未必能拓土而北。加罗既能自通于上国,盖其中之佼佼者,故新罗曾附庸焉。则新罗与今庆尚道之地有交涉矣。窃疑《梁书》所谓新罗,与《隋书》所谓《新罗》,本非一国。新罗本辰韩十二国之一,其王氏募,在梁普通二年至齐河清四年,即陈天嘉六年之间,(凡四十四年。)自百济浮海逃入乐浪故地之金氏,拓上而南,兼并其国,而代募氏为王。《梁书》只知募氏时事,《隋书》又不知有募氏,夺去中间一节,故其说龃龉而不可通也。东史云:辰韩有二种:一曰辰韩本种,一曰秦韩,是为杨山、高墟、大树、珍支、加利、明活六村,今庆州之地也。新罗始祖曰赫居世。其生也,蒙胞衣而出,其状似瓠,方言呼瓠为朴,故以朴为姓。年十三,高墟部长与诸部推尊之,赫居世乃即王位。卒,子南解立。南解子曰儒理,婿曰昔脱解。南解遗命:继嗣之际,于朴、昔二姓中,择年长者立之。于是二姓迭承王位。第十一世王曰助赍,婿曰金仇道。助贲卒,弟沾解立。沾解传位于仇道之子味邹,而复归于助贲之子儒理。儒理传其弟子基临。基临传昔氏之族讫解。讫解传味邹兄子奈勿。自此新罗王位,遂永归于金氏。《隋书》之金真平,东史称为金平王,名伯净,为新罗第二十六王。《北史》云:新罗传世三十至真平,说差相近,或不尽无据。然即有据,亦必居乐浪故地金氏之世系,以之牵合于辰韩则误矣。岂金氏之于朴氏,实如莒之于鄫,非以力取邪?迦罗,东史作驾洛,云:少昊金天氏之裔八人,自中国之莒县(见第六章第八节。)之辰韩之西,人称其地曰八莒,今之星洲也。其后有名首露者,弁韩九干立为君。(干尊称。案此说出金海《金氏谱》。)金氏又有恼窒朱日者,别开国曰大加耶,(今高灵。)或曰任那。(说出崔致远《释利贞传》。)或曰:驾洛之始,有兄弟六人,皆美好长大,众推其兄为驾洛之主,余五人则分为大、小、阿罗、古宁、碧珍五加耶焉。(小加耶,今固城。阿罗加耶、古宁加耶,皆今咸安。碧珍加耶,今星洲。此说出新罗僧无亟《东事古记》。)首露神圣,在位凡百五十八年,乃死。(自后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至献帝建安四年。)其后传九世,(合首露十世。)至梁中大通四年,乃降于新罗。加耶则尝为日本所据。彼国史有所谓神功皇后者,即《秦汉史》第九章第七节拟为我国史之卑弥呼者也。据彼国史,尝渡海伐新罗,新罗降,得金帛八十艘。其后日本遂定任那之地,置府驻兵。据朝鲜史籍,则陈文帝天嘉三年,大加耶为新罗所灭,日本所置府亦毁。(以上所述朝鲜事,亦据金于霖《韩国小史》。)《永乐大王碑》亦载王援新罗却倭人之事,则朝鲜、日本史籍所载,不尽子虚,可知是时三韩、日本,隔海相对,日本之势,较之三韩为少强也。 日本在晋、南北朝之世,与中国交涉颇繁。卑弥呼、壹与之事,已见《秦汉史》第十二章第十节。《晋书·倭传》云:宣帝之平公孙氏也,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