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2节 (第1/3页)
??两人说着说着,不可避免地谈到了即将到来的伴读考试,顺其自然地,温篆对顾乔发出了保结的邀请。 ??顾乔也正在为这个发愁,虽然太子殿下说不用担心,他会搞定,但顾乔还是私心想着,若自己可以做到,也就不用麻烦太子再为他奔波。 ??然后,就有了今日贡院门口那惊掉人下巴的一幕。 ??其他伴读的立场不好说,但至少在眼下他们是站在同一条线上的,他们都是太子对外的脸面,不能叫心怀叵测之人看了笑话去。 ??钟声一过,制科考试正式开始。 ??差役先是发了一圈草稿纸,然后才发了试卷,最后亲眼监督着考生把姓名、籍贯填写了上去,确定和考生本身的信息一一对应,无人冒替,这才作罢。 ??考试真的很严格。 ??刚刚还有心思讨论八卦的考生们,如今一个个神情紧张,如临大敌,心中再无旁骛,只抓紧时间通读起了考卷。 ??读卷不过短短几分钟,有人大喜过望,亦有人眼含绝望。 ??制科考试的范畴种类繁多,达到了八十余种,都是随时随地按照朝廷的需求来表立名目的,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称呼。好比朝廷需要治国的人才,就开个“文以经国”;打仗需要人才了,那就开个“武足安边”。总之,随意得很。 ??因为是针对性十分强的考试,以务实为主,考官在出卷时的发挥也是天马行空。出题范围虽然说是以九经、正史等为主,但其实还是几乎等于所有有过记录的圣贤书。 ??考生们通读一遍考卷,就是为了先心里大致有个数,确定一下自己到底看没看过。 ??卷面一共六道大题,三经三史。 ??乍一看,这回出的题都出自常见经史,包括了《春秋公羊传》《论语》《汉书》以及《诗经》等著作,就没有人不知道的。但仔细深究才会发现,一旦到了需要把答案精确到具体出自书本里的哪个篇幅片段时,就很要人命了。 ??但这是答题的规矩,一开头,就要先写出题干的出处。 ??这也是有不少人沮丧的原因,这回制科的考试,考得有点冷门。 ??顾乔倒是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,因为考的恰好都是他看过的,而他又因为特殊的经历被锻炼出来了过目不忘的能力,几乎不假思索,就已经能下笔如有神地写好每一题的出处。 ??第一题为《春秋公羊传》中的《王者不治夷狄》,何休所注。 ??第二题为《论语子路篇》中的《礼仪信足以成德》,包咸注。 ??…… ??…… ??…… ??巡考官背着手走过时,正看到顾乔连草稿都没打,就开始答题。他本还有些不满于这考生的草率与轻狂,但是等他站在一旁,仔细看完了顾乔的答案,才明白了对方是全都知道,且对自己极其自信,不需要任何涂改。 ??答题速度快得让考官一度觉得,这小孩不会是已经提前知道答案了吧? ??在三经三史里,只有三道会出自书本的正文,另外三道是注疏,其中有一个还特别、特别地偏,并且具有歧义,连考官自己都无法在不翻书的情况下就笃定是哪一篇。但顾乔却连犹豫都没有。 ??答出来出处的下一步,就是把上下几句都默写出来。这考的是通读经史中的“通”。 ??顾乔还是一样的套路,眼睛都没有眨,就飞速地默写完了。 ??幸好,答出题干的出处和默写了上下文,只是答题的开始,否则在一旁围观顾乔的巡考官,准得陷入深深地自我质疑不可。 ??顾乔的下一步就是要开始结合题干和上下文,来进行六“论”了。 ??每一题都至少要写够三千字,长篇累牍,比小作文还小作文。到了这一步,顾乔就从答卷转战到草稿纸,写字速度终于慢了下来。这才让考官勉强相信了这个年轻的考生还在正常人的范畴,他也并不知道答案。 ??整场考试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,几乎没人可以睡觉,毕竟一题需要写三千字,六题就是一万八千字。刨去思考、琢磨,留给考生答卷的时间并不多,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紧张。 ??他们要打腹稿、草稿,再进行二次誊抄,实在不是常人可以轻松做到的。 ??尤其是顾乔这样才十二的小孩子,他在终于写完六道论题的草稿后,还没有来得及再通读修改一遍,就已经累得上眼皮打下眼皮了。微弱的灯光照亮